專有名詞
X名目標角色/隊友/對手:
由你指定的任意X名角色/隊友/對手。僅1名時,省略"一名",即目標角色為任意角色
移除(此牌):
將(此牌)放入棄牌堆。
若移除角色的專屬卡, 將該專屬卡返還該角色 。
抵擋攻擊:
視為攻擊失敗(未命中)。
承受攻擊:
視為攻擊成功(命中)。
抵禦(1點)傷害:
減少(1點)對你的傷害。
【〇〇行動】結束時:
在你的行動階段,當你執行的一個【〇〇行動】結束時,可以宣佈發動這個效果。
額外+1〇系【攻擊行動】:
限定了額外的攻擊必須為〇系。
強制命中:
該次攻擊必定成功,對方無法應戰、無法用聖光或聖盾抵擋、只能選擇承受該次攻擊(若對方擁有聖盾,聖盾只是被無視,且仍然保留在場上)。
攻擊傷害額外+1:
加成值。攻擊的傷害從2變為3。
攻擊命中時:
在你的攻擊成功後,進入傷害結算之前。你可以宣佈發動這個效果。
對方無法應戰:
對於你的攻擊,對方只能選擇用聖光或聖盾抵擋,或者承受攻擊。
攻擊未命中時:
若你的攻擊沒有成功,你可以宣佈發動這個效果。若對方應戰了這次攻擊,需先結算你發動的效果再將攻擊傳遞下去(他應戰打出的牌不算入他手牌)。
摸1張牌:
將牌庫頂的一張牌放入自己手牌中(這可能會導致你手牌超過上限,同樣會造成爆牌)。它不屬於任何傷害,僅僅是一個動作,所以無法用任何方式去避免。
+1【治療】:
為角色加1點【治療】,該角色可以用它來抵禦1點攻擊/法術傷害。
棄置、棄牌、棄1張〇〇牌【展示】:
將棄置的卡或牌面朝下放入棄牌堆/將自己的手牌面朝下放入棄牌堆/將1張〇〇牌展示後再放入棄牌堆。
X(X最高為3):
加成值,該數值由你選擇(必須在符合條件的範圍內)。
>1:即必須為2或2以上。
<3:即必須為2或2以下。
僅【〇〇形態】下:
你的角色只有在【〇〇形態】下才能發動該技能。
上限+1:
加成值,【治療】上限從2變為3。(類似的還有【能量】上限)
手牌上限+1:
一般情況手牌上限將從6變為7,這樣只有在手牌超過7的時候才會爆牌,需要棄到7張。(若手牌上限恒定則不受此影響,例如:聖女的"憐憫")
手牌上限-1:
一般情況手牌上限將從6變為5,這會導致一旦手牌超過5張就會爆牌,需要棄到5張。(若手牌上限恒定則不受此影響,例如:仲裁者的"審判形態")
不能和〇〇同時發動:
發動該技能後,本次行動結算內〇〇將不會/不能發動。
無視治療上限+X:
加成值,為角色加X點治療,即使達到角色的治療上限仍然會繼續增加。
專有指示物:
一種只有該角色擁有的能力標誌,一般用黃、藍指示物卡表示。
轉移:
將A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
此動作不視為「獲得」、「增加」或「減少」,亦不產生「溢出」
轉換(為):
將A變為B,所以"轉為【B形態】"一定是從【A形態】轉為【B形態】,不得在【B形態】中轉為【B形態】。但是"橫置"中可以繼續"橫置",依然保持角色卡橫放,與角色的初始狀態呈順時針旋轉90°狀。
專有蓋牌:
一種只有你能使用的動作,將一張特定的牌面朝下放置在角色卡旁邊,只有你自己可以查看。在某些特定時刻,你需要移除他來發動一些效果。
系別:
指風,水,火,地,雷,暗,光這七種
命格:
指聖,幻,技,詠,血這五種類別
打出XX:
將對應的牌正面向上(即【展示】)離開你的手牌區,這個動作可能會觸發一些效果,然後進入棄牌堆
使用XX:
將對應的牌正面向上(即【展示】)離開你的手牌區,觸發一定的效果後,進入棄牌堆
其他角色/其他所有角色:
除你外任意一名角色/除你外所有角色
同系/異系:
無論同系或者異系,均默認>1;同系指這些牌系別均相同;異系指這些牌系別均兩兩各不相同;兩種均不滿足的為"非同系非異系牌"。非同系牌包括"非同系非異系牌"與異系牌;非異系牌包括"非同系非異系牌"與同系牌
立刻執行:
角色的下個行動必須為XX,否則這個額外行動將無法累計
結算完成/後:
該技能指定或觸發的目標技能結算完成後。
比方觸發響應的技能是『瘟疫』,則直到瘟疫結算完畢才結算該技能。
若觸發該響應的技能是『鏡花水月』,則直到鏡花水月結算完畢才結算。
因此造成士氣下降:
因該技能的傷害造成士氣下降。
若有重新改變傷害來源,不視為該技能造成士氣下降。
比方鏡花水月,靈魂鏈結等重新改變傷害來源的,不視為因(原技能)造成士氣下降。